Hi-Fi系统要求音源具有高保真度。因为这是Hi-Fi的第一环节,即使你有最好的功放和音箱,音源一差,整个系统的放音效果就完了。实际使用中最多的音源是CD碟片。CD碟片的频响范围宽(20Hz-20KHz+/-0.5dB),动态范围大(96dB以上),信噪比高(大于90dB),总谐波失真小(不大于0.05%)。其次是录音磁带,频响范围为50Hz-15KHz+/-3dB,动态范围大于50dB,信噪比大于55dB,总谐波失真小于3%。第三种是密纹唱片LP,它的频响范围为20Hz-20KHz+/-3dB,动态范围达60dB,信噪比大于90dB,失真度达到1-2%。仅仅从指标来看,LP与CD差距很大,为什么还采用它作Hi-Fi音源呢?因为CD对音源信号取样、量化处理是非连续性的数字化处理结果,声音信号经多次A/D、D/A转换后损失较大,影响了音乐信号原有的音色特征,产生了我们通常所说的“数码味”。而LP以模拟方式重放音乐信号,使信号在时间上和数值上保持了良好的连续性其音色温暖、优美、醇厚又是一般中低档CD机所无法比拟的,较之于CD来说又是有失有得,所以仍有不少发烧友选择其作音源。
在所有的Hi-Fi音源之中,调频立体声广播是使用最方便,价格最低廉,音乐类型最多样化的音源。频率响应可达50Hz-15KHz+/-2dB,动态范围可达到70dB,信噪比大于60dB,而谐波失真不大于1%。虽然它的音质无法与CD碟片相比,也无法像CD碟片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及长期保存,但在欣赏音乐之余,还能获得得相关的音乐知识,广泛聆听各类曲目的机会,这是CD碟片所不及的。
经常有朋友问,为什么DVD不能作Hi-Fi系统的音源(要知道它的指标也很高)?因为DVD是以重放视频信号为主,而它的相关电路所产生的高频效应对音频信号是有干扰的,目前尚无有效的隔离办法。其次,DVD由于大量使用数字集成电路,也使音质大打折扣。DVD机的时序误差(Jitter)多,输出的音频信号就会产生“时域位移”,信号在时间上形成推挤和延伸的失真现象,从而使解析力劣化,音乐呆滞,音场的深度和音象定位也发生变化。实际测试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,即价格甚高的DVD机播放CD片还不如中档CD机。因此我们往往使用CD机播放CD片,不使用DVD机播放DVD或CD作为Hi-Fi音源(经济型组合例外)。
相对来说,AV系统对声象源要求则宽松得多,如录象带、DVD、LD、VCD甚至DVCD、卫星电视都可以作为声象源。
3、音场效果
Hi-Fi系统非常讲究表现音乐的内涵和细节,强调“原汁原味”。通过系统重放能体现音乐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,从而使听音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,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大提琴演奏的“梁祝协奏曲”,要体现出梁祝爱情悲剧发展的起伏跌宕。在“楼台会”中体现出祝英台如怨如诉且身不由已,梁山伯一往情深却悲愤失望。在“化蝶”一场中电闪雷鸣,祝英台祭奠梁山伯后纵身跳入坟中,同化为彩蝶翩翩起舞,乐章优美、舒缓、温和,使人如登仙境。又如钢琴协奏曲“黄河”,通过气势磅礴的演奏,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反抗精神,一些音响发烧友甚至要求Hi-Fi系统重放人声时要有清晰的齿音及换气,重放小提琴演奏时要体现“松香味”、“擦弦声”,更是对细节的高度要求。
反观AV系统,主要要求画面清晰逼真,人物对白清楚,有移动感、空间感,临场效果好。大家所熟悉的“真实的谎言”,施瓦辛格驾驶的垂直起降鹞式战斗机轰鸣声,发动机所产生的气流冲击树木及人群;驾机冲进歹徒盘踞的大楼;跨海大桥上拯救妻子;在飞机上和歹徒殊死搏斗,都有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,让人身临其境,惊心动魄。又如“侏罗纪公园”中恐龙脚步声震撼大地,使人颤粟,这些都是AV的特长,至于细节之类,并不深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