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民族乐器,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近日,由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编制的《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旅游规划》已经初步完成。按照《规划》,该县将按市场化运作模式,通过多渠道加大融资力度,在未来几年内投入1500万余元,帮助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整合民俗文化,建成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 为一体的旅游地,全力打造“新疆民族乐器手工制作村”品牌,使著名的乐器村成为展示新疆地方特色民俗艺术中心之一。
加依村制作乐器的历史悠久。现在全村215户村民有105户从事乐器制作,主要制作都塔尔、弹拨尔、沙塔尔、热瓦普、达普和卡龙琴等乐器,以做工精细、音色纯正而享誉中外。2006年3月,加依村民族乐器制作被列入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,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国内掀起“学习与发展民族乐器”浪潮
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0多家生产企业,到如今的2000多家,中国民族乐器业正进入发展快车道。去年,中国民族乐器行业总产值逾10亿元,30年增长50倍,民族的就是世界的。以古筝、古琴、二胡、琵琶等为代表的民族乐器,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,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、都市白领甚至外籍人士的喜爱。据统计,目前全国乐器考级人数中古筝仅次于钢琴位居第二,其他民族乐器学习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。
学习民乐的热潮也带动了整个民族乐器业的发展。不少企业积极创新,不仅新产品、新工艺层出不穷,一些民族乐器被制作成高档乐器工艺品,身兼使用、观赏、收藏等多重价值,还吸引了大批民营和外资企业加入,中国民族乐器业已进入了规模化、多元化发展的快车道。市场需求年增近10%。“近年来,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,特别是传统文化复兴催生的‘民乐热’,学习民族乐器的青少年越来越多。同时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,中国传统音乐在东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展现出迷人的魅力。”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主任丰元凯介绍说。
据了解,上世纪70年代末,中国只有100多家民族乐器生产企业,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。如今,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已发展到2000多家。去年,中国民族乐器行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,30年间增长了近50倍,其中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生产的“敦煌”牌系列产品,去年总体销售收入达1.437亿元,并打造出业界知名品牌,建立了中国民族乐器展览馆。
据业内人士估计,目前国内民族乐器市场需求量一年在20万件以上,仅以大城市为例,上海市场一年的民族乐器需求量在5万至6万件,北京市场一年的民族乐器需求量在4万到5万件。更为可观的是,民族乐器市场需求持续走旺,每年正以8%到10%的速度递增。此外,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密切,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中国文化热,东南亚国家和欧美国家的华人社区对于民族乐器的需求量增大。一些民族乐器的出口量占总产量的30%-80%。
创新是民族乐器永恒的主题,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,如何在频繁的对外交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吸取国际乐器行业先进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理念,是摆在民族乐器业面前的一道考题。
(编辑 小开)
(编辑:Karl)
价格面议
[查看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