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国数字视听网讯】欧债危机导致欧洲市场需求紧缩,冲击全球市场消费信心。与此同时,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终端产品的变革,全球科技产业正进行着一场全面的蜕变。供给面的变革加上需求面的紧缩,使得原有的市场经历了一场大地震,版块洗牌的结果是,拥有市场和资金优势的中国品牌厂商的势力迅速崛起,其中,电视品牌的窜升速度之快已受到市场广泛关注。
中国品牌快速崛起
国内庞大的市场备受关注,中国彩电在全球的出货量排名迅速提高。
近年来,日系品牌液晶电视的市场主导权正由强转弱,风头转由韩系品牌所引领。在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之中,国内庞大的市场备受关注,也使得中国彩电在全球的出货量排名迅速提高。
TrendForce调查数据显示,目前全球液晶电视品牌中,排名前5位的依旧是日韩品牌,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品牌开始跻身前10,如TCL排名第7、海信排名第8、创维排名第10。虽然单从市场份额来看,排名后5位的品牌市场占有率并不高,但是国产品牌的崛起还是对国际厂商构成了威胁。
近年来,中国品牌快速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。继1978年上广电集团首条彩色电视生产线投产之后,中国电视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。在电视机向数字化的转型过程中,不少品牌起起落落,中国终于成为除韩国、日本之外的世界第三大电视生产国。
TrendForce认为,中国电视品牌之所以在短时间内高速成长,归纳起来有两大因素:第一,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,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,带动了冰箱、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市场需求,电视机的销量也随之迅速扩大;第二,2008年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政策,电视机销量在当年便达到逾千万台的规模,2009年,电视机的销量更是爆炸性增长到2620万台,中国电视品牌在这种需求中快速成长,其中受益最多的当属TCL、海信、创维、长虹、康佳、海尔这六大彩电品牌。
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门WitsView及中国调研合作机构群智咨询3月公布的报告显示,中国六大彩电品牌在2012年3月的出货量已达333.1万台,月增长29%,年增长52%,4月的出货量还会继续提升。
在销售机种方面,据TrendForce观察,由于目标锁定中国本土市场,因此,国产品牌在机型布局上与日韩等其他国际品牌略有差异。虽然国产品牌的产品规格也遵循日韩品牌订下的标准,但在保持产品规格相对完整的情况下,国产品牌售价更低,与日韩品牌形成对比。这种差异也造成了3D电视、智能电视、LED背光电视等新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普及率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地区。
对台湾面板依赖程度将降低
中国大陆自主生产的面板尚不能满足需求,大部分面板仍需向外采购。
在供应链的终端环节组装方面,我国大陆的电视品牌厂商具有优势。但在面板等关键零部件方面,我国大陆自主生产的面板仍以32英寸为主,尚不能满足需求,因此大部分面板仍需采购,而其中最大的供应来源就是我国台湾面板厂商。
拿六大彩电品牌来说,2012年第一季度,其54%的面板来自我国台湾面板厂商,而前三大品牌TCL、海信与创维的面板则有50%~55%来自我国台湾面板厂商。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,这种局面在未来1~2年内将不会改变。
不过,2013年以后,面板的供应来源可能会有所改变。在面板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,等京东方、华兴光电等我国大陆面板厂商8.5代线技术、产能陆续到位后,我国大陆电视品牌厂商对我国台湾面板厂商的依赖程度势必会降低,届时,我国大陆自主生产的面板将成为我国大陆电视品牌主要的面板来源。
外销份额仍落后
在全球市场,崛起的中国电视品牌绝对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新兴力量。
在中国市场大有斩获后,中国电视品牌近年来也开始积极开拓全球市场,并取得了一些成绩。就六大彩电品牌而言,2011年,其外销份额就达到了22.3%,2012年第一季度,这一数字已增长到25.4%,到2012年3月,该数字更是达到了28%。
TrendForce认为,中国品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受影响最大的并非日韩等一线品牌,而是同走“平价超值”路线的其他二线品牌,如VIZIO瑞轩、Funai船井等。不过从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来看,中国电视品牌厂商虽然在逐年提高外销份额,但其整体所占比例仍赶不上其他国际品牌,虽然挤进了全球前十的行列,但其市场份额仍不高。
就目前情况来看,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仍将面临一些问题:一方面,与国际品牌相比,中国电视品牌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;另一方面,中国电视品牌厂商在规格、技术等方面也亟待取得主导地位。这些都是中国电视品牌厂商走向国际市场需要逐一解决的问题。不过在全球市场,崛起的中国电视品牌绝对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新兴力量。
价格面议
[查看详情]